青岛市杂技家协会大学行:非遗技艺点燃青春,魔术社团纳新焕活力
指尖惊鸿,魔术传情。2025年10月22日,青岛市杂技家协会(下称“青岛市杂协”)组织魔术杂技专业老师,分别走进青岛黄海学院与青岛理工大学,以一场场“零距离”的魔术杂技盛宴,为两所高校的魔术社团纳新注入强劲动力。

青岛理工大学魔术社团等社团纳新现场

青岛黄海学院魔术社团等社团纳新现场
活动现场,古彩戏法的典雅、飞牌魔术的炫酷、近景硬币、心灵、预言、纸牌的巧趣轮番上演,不仅让大学生们沉浸式感受了魔术艺术的独特魅力,更点燃了新生加入魔术社团的热情,咨询报名的队伍在纳新展台延伸。

近景魔术环节,杨宏宇、赵雨顺、刘子安分别表演了硬币,心灵、预言、纸牌类魔术,三位老师的每一次互动都伴随着意外惊喜,现场满是惊叹与欢笑,让同学们在近距离接触中,真切感受到魔术“近在眼前却难以置信”的独特魅力。

刘超鹏带来的“魔术飞牌”绝技,瞬间点燃现场气氛。纸牌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力与美的融合,迎得了现场同学们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古彩戏法省级非遗传承人、青岛市杂技协会副秘书长王富秋率先登场,他演绎的“金杯入地,旱地拔杯”堪称传统技艺的活态展示,在短短几分钟的表演中,将古彩戏法“无中生有”的神奇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得全场同学们惊呼连连。


魔术气球秀环节,更是吸引了无数同学们,一只只气球在魔术师手中仿佛被施了魔法,瞬间蜕变成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灵动的花朵,威风的宝剑,看的同学们欢呼声里满是藏不住的兴奋。

精彩的魔术演绎,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文化的传递。老师们以指尖匠心,让传统戏法与现代魔术碰撞出精彩火花,也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崇尚精湛技艺的种子。


活动中,两场温馨的捐赠环节更让高校魔术社团感受到了青岛市杂协的深切关怀。在青岛黄海学院,青岛市杂协主席周晓娜亲手将一份沉甸甸的魔术道具礼盒捐赠给院校社团领导“希望这些道具能成为你们探索魔术的‘钥匙’,也希望你们能把魔术艺术的种子播撒在校园里,让魔术艺术在大学校园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而在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青岛市杂协名誉主席孙永芬也将同款礼盒赠予该校魔术社团,她鼓励社团成员:“要敢创新、敢突破,把年轻人的想法融入传统魔术,让魔术艺术洋溢在校园里。”

此次活动中,青岛市杂协副主席牟军、隋化志、张晨鑫,秘书长张文峰,监事长吴昶旭,副秘书长王鹏云等也分别走进两校,与社团负责人、学生代表展开深入交流。“各位老师结合自身从业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为高校魔术社团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魔术进校园、传承魔术非遗文化,不是一次简单的“表演打卡”,而是一场跨越代际的文化对话。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杂技魔术非遗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而高校是年轻一代的“思想摇篮”——当古朴的戏法遇上青春的创意,当精湛的技艺碰撞年轻的思维,不仅能打破大学生对“魔术杂技”的陌生感,更是让非遗从“博物馆里的展品”变成“触手可及的乐趣”,更能为魔术非遗找到年轻的“传承人”,实现“活态传承”。

青岛市杂协为高校魔术社团赋能助力,到活动结束时,社团纳新超800人。青岛市杂协更是为社团今后发展搭建了“专业桥梁”:一方面,专业老师的指导能让社团活动从“兴趣玩票”走向“专业规范”,提升成员的技艺水平;另一方面,青岛市杂协还会为社团提供展示平台,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成长,为魔术的文化传承储备“新鲜血液”!
